“我们的油管短接强度影响因素和标准化技术研究项目开展以来,已经开始看到成果。我们已经应用了新型短截面结构的专利技术。油管短接经过改进后,未发生短段滑移事故。“西北油田物控中心质量监督部门部长吕庆钢高兴地说。
针对近年来油管短接失效事故,如2007年的TK1025井、2009年的YK8、YK14井、2011年的S1072-2井、2012年的BT5井、TP148井、顺9井等,估计经济损失约800万元。
大多数失效分析表明,油管短接头的材料符合分公司标准,其主要失效机理是拉伸过载断裂,这与短接头的加工质量、现场操作及接头结构密切相关,特别是与油管悬挂连接的双公用接头和短接头密切相关。由于油管悬挂的壁厚比短接头的壁厚大得多,导致油管短接头的应力集中,接头强度大大降低。
通过研究,制定了油管短接的工艺规范和绘图、油管短接订货补充的技术条件、油管短接的现场操作标准等,对双接头受力进行了分析,确定了操作过程中的拉力。优化了油管短接的结构尺寸,并将短接型由30多种简化为5种基本类型。
研究了油管短接与油管之间的现场紧固控制方法,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有效地减少了油管短接的失效事故,提高了油管短接的质量管理水平。在油管短接失效机理研究中,对油管短接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。首次发现外螺纹管端部偏心对短接接头强度有很大影响,对优化短接结构和提高短接接头强度具有重要意义。
|